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地方新闻
千佛寺摩崖造像、大佛寺摩岩造像
千佛寺摩崖造像位于重庆市潼南县崇龛镇薛家湾1社张家湾北部山脚下,因上世纪50年代修建水库开采石材被掩埋。2011年8月,因挖取碎石施工被发现。2011年9——11月,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前重庆市文物考古所)对造像本体及附近崖壁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拓片资料提取、图像志描述、临摹绘图及高精度摄影,并与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联合对造像进行了三维扫描,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已经发掘清理的千佛寺摩崖石刻造像呈东西走向,长30米、残高4米,最低处距地表1.5米,崖脚前经考古发掘发现有明清时期建筑遗迹,但破坏严重,布局不明晰。已暴露于崖壁的造像共有43龛,按窟龛形制可分为方形龛、外方内圆拱形龛、弧形龛、屋形龛等;雕造有各类造像约283身,发现文字题记27则。从造像题材、艺术风格及纪年题记等方面可初步推测千佛寺摩崖造像在时代上可早到中唐,晚至元明,其中以晚唐、北宋时期造像为主。当这些安枕在唐风宋韵里的文化艺术瑰宝显露人前时,实可谓精美绝伦。
千佛寺摩崖造像规模较大、时代较早、保存较好,且造像题材丰富、雕刻精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佛教考古价值。特别是第39号龛题记有“天宝拾壹年”为重庆地区中唐时期佛教考古研究领域提供了重要资料。千佛寺的晚唐造像题材也呈现出愈加丰富多元的态势,除常见的佛教造像组合题材外,还出现了同龛内释、道兼具的造像风格,可作为晚唐至宋川渝地区崇拜对象多元化、造像风格去经典化的又一佐证。窟群中多次出现的菩提双树、人形天龙八部及菩提瑞像表明属于密教造像因素,该类题材在初唐时期的两京地区佛教造像体系中有一个由显入密的过程,依据龙显昭先生“长安佛法映巴川”的提法,晚唐川渝地区的造像系统中出现的双树、八部造型也可视为受两京地区的造像风格辐射和影响。千佛寺所在的潼南县崇龛镇,临近佛教造像兴盛的重庆大足、四川安岳等地,其发现不但丰富了渝北、川中东部地区的石刻造像实物材料,亦对研究佛教在川渝地区传播路径具有重要意义,为重庆地区的佛教考古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大佛寺摩岩造像位于潼南县城西北1公里的定明山北麓,存有自隋至清,时间长达1400余年,有众多明确纪年的儒、释、道三教造像126龛928尊,是重庆地区最早的宗教造像。其隋开皇、大业天尊像是我国早期道家造像之一。
其大佛殿内摩岩凿造的弥勒佛高18.43米,坐南向北,依岩面江,脚踏江岸,头与山齐,头饰螺髻,脸形长方,面颊丰腴,鼻高唇厚,嘴角微凹,慈眉祥目;内著僧衹支,外穿双领下垂外衣,左手抚膝,右掌平仰横置腹前,裸跣双足,善跏趺坐。造像比例匀称,雕琢细腻,通体饰金,巍峨壮观,端庄慈祥,工艺精湛,精美绝伦,栩栩如生,充分展示出佛的“至上至尊”,“无为无不为”之神态。素有“看高大到乐山,看精美到潼南”之美誉,并被中、外文物专家誉为“金佛之冠”,还被世界性权威刊物列为全世界十大大佛中的第八大佛。
这里,不仅存有众多的儒、释、道三教造像,还有历代碑刻、楹联、水文、重大灾害题记75则以及我国第一大金佛“八丈金仙”、我国最早使用全琉璃顶的古建筑“大像阁”、我国古代四大回音建筑之一的“石磴琴声”、全国最大的“顶天佛字”、罕见的天然回音壁“海潮音”等十八胜景,为研究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水文、建筑、雕塑、饰金以及宗教发展史等提供了翔实、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确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文物事业永续发展的宝贵资源。
- 已推荐
- 0
- 凡本网注明"来源:必威体育_中国竞彩网-官网首页推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必威体育_中国竞彩网-官网首页推荐,转载请必须注明中必威体育_中国竞彩网-官网首页推荐,http://www.gxxrlq.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